全面放开医生诊金限制改革呼之欲出
事件纪要
年8月7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批示。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医改工作,人民群众和医疗从业者盼望医疗改革早日落到实处见成效。鉴于医改走过的历史及当今医改面临的形势,医改决策部门是时候考虑全面放开医师诊金的限制,作为新一轮医改的突破点。
全面放开医师诊金限制的顶层设计思路:
1.诊金收费标准由医师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同行对比决定。
2.医院和医生按比例分成,医院确定。
3.诊金收入中医生个人收入部分,作为医生个人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医院提成部分,医院的收入,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不足。
新闻详情点击查看
编者按
诊金,又名诊查费,医院的规定,病家需付的诊治费用。不同的医生,其掌握的知识水平不一、经验不同,自然看病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而规定所有的专家都是相同或者接近的诊金,其实是对医生个人价值的漠视。事实上,患者对于不同医生,支付不同诊金接受度很高。而这样做,不仅能分流患者,医院的压力,同时极大地调动医生看病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积极性,让医生体现其技术服务价值。对医院来讲,会弥补一部分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亏空亏损,多方共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限输令升级!多地发文禁止输液
事件纪要
近几年,国家层面对静脉输液的管控越发严格,静脉输液作为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逐渐失去门诊市场,现在,新的一波基层限输令又来了。多地市基层医疗机构收到通知,不得提供静脉给药服务。
这医院,而是基层医疗机构。近日河南省很多地市的基层医疗机构收到通知,要求全部停止门诊输液,限输令,再次升级。
新闻详情点击查看
编者按
在中国,输液似乎已成一种就医文化。不论大病小病,医院就医就普遍会进行输液治疗的现象。但事实上人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这与WHO的“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合理用药原则大相违背。尤其在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滥用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取消门诊输液不失为规范合理用药的路径之一。
患者家属伤医,医生失声痛哭
事件纪要
9月12日,医院手术室的交换间,麻醉科医生姚瑞林无端被多人殴打,致使面部、颈部多处受伤。据悉,打人者均是一名老人的家属。当日,老人遇车祸入院,因抢救无效身亡。之后老人家属走进手术室,将姚瑞林打伤。事实上,姚瑞林并未参加抢救老人的手术,而是刚巧送患者路过。
普外科医生徐东升介绍,姚瑞林面部、颈部、腰背部、双上臂多处软组织损伤、多处皮肤擦伤,右手大拇指掌指关节脱位、骨折可能,左肩部水肿、骨挫伤,左睾丸肿胀,正在进一步观察中。姚瑞林说,他遭到了无端殴打,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事件发生后,姚瑞林医生自己写了一篇题为《生命中最悲愤的一天》的文章,文章记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他在文章中还写道:9月12日中午的十一点五十一分至五十三分的两分钟,是我近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以来,最悲愤、最憋气、最屈辱的两分钟。堂堂七尺男儿的我,一度委屈的失声痛哭,泪流满面。这一次,我绝不原谅!因为我的泪水。
新闻详情点击查看
编者按
患者家属因为亲人离世就出手打人,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并且是无视道德、无理泄愤的表现。作为一名医生,姚瑞林因委屈而流泪。医生的安全保障、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疏导都是需要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