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指关节扭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Kambin棱柱的定义及分型 [复制链接]

1#

美国弗吉尼亚爱诺华健康系统神经科学部的AndrewA.Fanous等对Kambin三角进行重新定义,并提出新的分型方法。文章发表于年11月的《JNeurosurgSpine》在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Kambin三角(Kambin’striangle)是椎间孔镜等微创技术常用的手术路径,其解剖特点和分型对于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不同文献对于Kambin三角的定义及解剖尚未完全统一。因此,对应用Kambin三角的安全性和适应证仍有争议。美国弗吉尼亚爱诺华健康系统神经科学部的AndrewA.Fanous等对Kambin三角进行重新定义,并提出新的分型方法。文章发表于年11月的《JNeurosurgSpine》在线上。

研究结果

Kambin三角内没有血管或神经结构,因此是相对安全的手术空间。此三角可用于经皮椎间孔后外侧入路的硬膜外穿刺和诊断性造影,以及椎间盘切除和内镜下脊柱融合术。Kambin最早描述的三角空间没有第四个边“上、下关节突”,因此Kambin三角是二维的三角结构。Andrew等加上“上、下关节突”后,“Kambin三角”成为三维立体结构,命名为“Kambin棱柱(Kambin’sPrism)”(图1)。并根据新定义的Kambin棱柱和手术骨质磨除程度,提出新分型方法。

图1.Kambin棱柱示意图。Kambin最早描述的三角空间缺少第四个边“上、下关节突”;加上、下关节突后,原二维的“三角”变成三维的“棱柱”。该图入路是I型通道。

经Kambin棱柱的I型通道手术,不必磨除骨性结构。棱柱通道内侧缘和后侧缘是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的关节面,外侧缘为神经根出口,下缘为椎弓根和下位椎体的上终板;与经典的Kambin三角描述一致,一般用于经皮穿刺和内镜手术。

I型通道有三个路径,包括Ia、Ib和Ic。Ia路径的手术路线平行于椎间盘,用于经皮穿刺、造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椎间盘电热治疗。Ib路径用于经椎间孔椎间盘显微切除术或硬膜外注射类固醇,该路径是经Kambin棱柱手术最常用、最标准的入路。Ic路径与Ib路径类似,在矢状平面上指向尾侧;其轨迹平,通向椎管,可用于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或内镜下上、下关节突切除术;该入路的优点是磨除部分上、下关节突后可以安全地进入椎管(图2)。

图2.Kambin棱柱I型通路的三个路径:A.Ia路径,平行于椎间盘;B.Ib路径,指向尾侧;C.Ic路径,与Ib相同,但目标指向关节突。

Ⅱ型通道,磨除Kambin棱柱的部分上、下关节突,扩大椎间孔区(图3)。该通道可用于多种手术,最常见为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和远外侧椎间盘显微切除术。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增加手术空间;显示神经根出口时,最大限度地避免神经损伤。

图3.Ⅱ型通道,磨除上位椎体下关节突外侧面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前外侧面(红色部分),扩大椎间孔区。

Ⅲ型通道,完整磨除关节突、峡部及一侧椎板,扩大椎间孔区(图4)。该手术通道内缘和后缘为硬膜囊及出行的神经根。Ⅲ型通道可应用于多种手术,如开放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开放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标准椎间盘显微切除术等。Ⅲ型通道优点在于有更大的手术空间、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到达病变部位。

图4.Ⅲ型通道,完整磨除关节突、峡部和一侧椎板,扩大椎间孔区。手术通道内缘和后缘为硬膜囊及出行神经根。

结论

最后作者总结,由于不同患者的Kambin三角大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准确的解剖边界定义混乱,需要一种新的分类方式。依据Kambin三角内侧缘骨质的磨除程度,作者提出Kambin棱柱的概念及其分类法,同时作者推荐用“Kambin棱柱”替代传统的“Kambin三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